——深化改革方法论之二
无论是哪个层次、哪个领域的改革,都需想一想:这些改革措施,是不是保障了大多数人的利益?是不是体现了公平正义的价值?是不是推动了社会进步?
今日中国,改革的话题,总能引起热议。30多年的改革开放,使国家更加富强,人民更加富裕,这是“改革”二字总能点燃激情、催人奋进的重要原因。
与30多年前刚刚起步时相比,今天人们对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。大到市场、政府与社会的关系,小到异地高考、医保接续的方案,诉求不同、角度不同,所期待的改革路径也难免不同。面对进一步深化改革新形势,习近平语重心长告诫全党:“在方向问题上,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。”
讲方向,最根本的是我们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。从包产到户到价格闯关,从依法治国到政务公开,各项改革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,我们才获得了广阔发展空间。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逻辑起点,也是今天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。不管改什么、怎么改,都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,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,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。
恩格斯曾断言,社会主义是“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”。这样的变化和改革,归根到底,就是要使社会主义制度更适应中国国情、更符合人民期盼。我们总说,中国太大、太特殊、变化太快,春节回家能变成“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短期人口迁徙”,淘宝网节日促销1小时就能卖出20亿元。适应中国国情、符合人民期盼,就需要将改革进行到底、让道路与时俱进。否则,谈不上完善制度,更谈不上方向正确。
如何体现正确的方向?最重要的是,我们的改革必须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,促进人的全面发展,实现共同富裕。什么是社会主义?人民幸福才是社会主义。我们推动改革、完善制度,目的就是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。
教育、医疗、住房、收入分配、社会保障……当前改革面临的问题,大多与利益诉求有关。有人可能因为孩子户口在“北上广”而不赞成异地高考,也有人因为担心污染而反对在小区外建垃圾焚烧厂,有不同的利益诉求,就有不同的意见表达,在具体改革上也有不同想法,这都很正常。关键在于,无论是哪个层次、哪个领域的改革,都需想一想:这些改革措施,是不是保障了大多数人的利益?是不是体现了公平正义的价值?是不是推动了社会进步?
同时,无论在任何时候,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,坚持尽力而为,量力而行,兼顾好平衡好各方面关系,使所有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应有利益,这是对人民、对历史负责的应有担当。
今天的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。这个时候,方向失衡就会不进而退,欲渡黄河冰塞川;方向持正才能激流勇进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正如习近平强调的“消除贫困、改善民生、实现共同富裕”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,成果由更多人共享、让更多人受益,贫富差距不断缩小,公平正义阳光普照,我们的改革就一定会充满生机和活力,既体现市场经济的效率,更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平,让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最大程度地承载民意、凝聚人心。
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。”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承继改革开放大业,与邓小平南方谈话一样,宣示着改革开放不动摇的决心。把人民利益放在最根本位置,不走老路、不走邪路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。